厦门双瑞船舶涂料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021-11-09)





厦门双瑞船舶涂料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厦门双瑞船舶涂料有限公司

版 本 号: A/3

实施日期: 2019年10月22日


第一篇 综合环境应急预案..................................................................................................... 5

1、总则..................................................................................................................................... 5

1.1编制目的....................................................................................................................... 5

1.2编制依据....................................................................................................................... 5

1.3事件分级....................................................................................................................... 6

1.4适用范围....................................................................................................................... 7

1.5工作原则....................................................................................................................... 7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8

2.1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8

2.2外部指挥与协调.......................................................................................................... 11

3、预防与预警........................................................................................................................ 12

3.1预防............................................................................................................................ 12

3.2预警............................................................................................................................ 13

4、应急处置............................................................................................................................ 16

4.1先期处置..................................................................................................................... 16

4.2响应分级..................................................................................................................... 16

4.3应急响应程序.............................................................................................................. 16

4.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22

4.6配合有关部门应急响应............................................................................................... 23

5、应急终止............................................................................................................................ 23

5.1 应急终止的条件......................................................................................................... 23

5.2 应急终止程序............................................................................................................. 23

5.3 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23

6、后期处置............................................................................................................................ 23

6.1善后工作..................................................................................................................... 23

6.2评估和总结................................................................................................................. 24

7、应急保障............................................................................................................................ 24

7.1人力资源保障.............................................................................................................. 24

7.2资金保障..................................................................................................................... 24

7.3物资保障..................................................................................................................... 25

7.4医疗卫生保障.............................................................................................................. 25

7.5交通运输保障.............................................................................................................. 25

7.6通讯与信息保障.......................................................................................................... 25

7.7科学技术保障.............................................................................................................. 25

7.8其他保障..................................................................................................................... 26

8、监督管理............................................................................................................................ 26

8.1应急预案演练.............................................................................................................. 26

8.2宣教培训..................................................................................................................... 27

8.3责任与奖惩................................................................................................................. 28

9、附则................................................................................................................................... 29

9.1名词术语..................................................................................................................... 29

9.2预案解释..................................................................................................................... 29

9.3修订情况..................................................................................................................... 29

9.4实施日期..................................................................................................................... 30

10、附件................................................................................................................................. 30

10.1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30

10.2企业内部应急人员的职责、姓名、电话清单和外部单位联系电话............................. 30

10.3事件报告记录表........................................................................................................ 33

10.4厂区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图及距离表...................................................... 34

10.5厂区平面布置图........................................................................................................ 36

10.6雨水污水管网图、安全风险分布图、应急疏散图、应急物资分布图......................... 37

10.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流程图................................................................................... 41

10.8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42

10.9各种制度、程序、方案等.......................................................................................... 43

10.10预案编制人员清单................................................................................................... 44

10.11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45

第二篇 现场处置预案........................................................................................................... 46

一、生产车间现场处置预案................................................................................................... 46

1风险性分析.................................................................................................................. 46

2信息报告...................................................................................................................... 46

3、应急处置措施............................................................................................................... 47

4、注意事项...................................................................................................................... 48

二、甲类仓库、储罐现场处置预案........................................................................................ 49

1风险性分析.................................................................................................................. 49

2信息报告...................................................................................................................... 49

3、应急处置措施............................................................................................................... 50

4、注意事项...................................................................................................................... 51

附件1: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另附)

附件2:环境应急物资调查报告


第一篇 综合环境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积极应对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以及自然灾害引发的各种突发环境事件,有序、高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工作,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厦门双瑞船舶涂料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通过预案的实施,防止因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护工作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救援,以最大限度保护员工和公众的身体健康及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免遭破坏。

1.2编制依据

1.2.1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201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201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201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1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7号,2016年)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年)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2014年)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2015年)

《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2号,2014年)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2号,2011年)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2015年)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2014年)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2018年)


1.2.2地方性法规、规章

《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修订

《福建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18年11月23日)

《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福建省政府办公厅,2015年)

《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闽环保应急[2013]17号)

《福建省环保厅转发环保部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闽环保应急[2015]2号)

《厦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厦门市政府办公厅,2018年)

《厦门市翔安生态环境管理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9年)

1.2.3国家、行业、地方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2015年第5号 2015年2月27日)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2016年8月1日)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8)

  《厦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5/323-2018)

《厦门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5/322-201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3事件分级

参照《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中规定的事件分级方法,按照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结合公司现状及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本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三级,分别为:重大环境风险事件(社会级),较大环境风险事件(公司级),一般环境风险事件(车间级)。




事件分级

重大环境风险事件

较大环境风险事件

一般环境风险事件

事件描述

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火灾产生大量洗消废水,超出厂区范围内,雨水截止阀、事故应急池无法控制;

树脂仓库、储罐、成品仓库、车间发生大规模泄漏,超出公司控制范围。

危险化学品火灾产生洗消废水,超出车间、仓库围堰及沙袋加高等措施控制范围,溢出流入雨水管网,但仍在厂区范围内,可用雨水截止阀、事故应急池控制;

树脂仓库、储罐、成品仓库、车间发生较大泄漏,但仍在公司控制范围内。

树脂仓库、储罐、成品仓库、车间发生泄漏,可用消防沙、吸油抹布收集,在车间围堰的控制范围内。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以及危险废物泄漏或着火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废气事故排放等。

1.5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贯彻如下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保护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健康和安全优先,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组织的主观能动性,紧急状态下首先避险和自救,抢救重要性的排序为:人员、环境、财产、工作进度。

(2)预防为主,及时控制

加强环境危险源监控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做好思想、预案、应急机制等工作准备,防患于未然。平时应按规定组织演练,演练尽可能按照实战要求进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一旦有事能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应对突发事件时,尽可能保持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科学有序、有效地处理环境事故。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

建立健全公司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明确各应急组织的职责及应急工作程序。发生应急突发事件时,应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应急处置指挥工作。所有的应急活动必须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进行,统一口令、步调一致、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按照本应急响应程序的流程处置突发事件。

(4)系统联动,科学救援

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衔接,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应急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同时依靠当地政府的医疗、消防队伍,增强应急能力;鼓励事故应急相关科研工作,加大投入,重视专家在事故应急工作中的作用,借助当地企业等外部力量,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等日常准备工作,强化预防、预警工作,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

1.6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本预案是本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技术指导性文件,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环境免遭破坏、员工人身健康免遭损害的纲领,与《厦门双瑞船舶涂料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互为补充,与《厦门市翔安生态环境管理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预案是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本预案由综合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组成,现场处置预案包括《生产车间现场处置预案》、《甲类仓库、储罐现场处置预案》。

当突发环境事件超出本公司控制范围时,立即上报厦门市翔安生态环境管理局,并实施与上级的应急联动。


















图1-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应急组织体系



























(注:公司其他人员应处于待命状态。)


2.1.2应急指挥部职责及分工

组别

负责人

日常职责

应急状态下工作职责

总指挥

总经理

1、负责公司全面工作,落实生产安全双基工作;

2、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

3、审核、批准应急预案。

1、负责组织事故救援队伍,指挥应急组织运作,全面掌握、了解灾情状况;

2、指挥紧急事故现场救援,下达事故救援指令;

3、负责或授权指定代表向相关政府部门、媒体等通报事故原因、救援进展及社会公众急需了解的情况等;

4、组织事故调查。

副总指挥

分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

1、协助总经理落实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生产安全;

2、组织应急预案演练。

1、协助总经理组织事故救援队伍,负责下达事故救援指令;

2、协助总经理做好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

3、协调各救援小组分工合作,负责事故信息收集;

4、总经理不在岗时,代理执行应急总指挥职责。

指挥部成员

副总经理

1、协助总经理落实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生产安全;

2、负责分管部门、业务的安全生产工作。

1、协助总经理组织事故救援队伍,负责下达事故救援指令;

2、协助总经理做好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

3、总指挥、副总指挥不在岗时,代理执行应急总指挥职责。

质量安全部部长

1、负责公司日常安全工作,制定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发展,制定和实施公司年度安全培训计划;

2、与区、市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管理局以及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等进行日常联系等。

1、对现场火灾、安全、卫生、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建议;

2、收集、记录事故现场信息,分析事故发生原因;

3、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救援指令下达工作。

生产部部长

1、落实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3、督导生产人员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

1、现场处置组组长;

2、及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指挥现场处置组展开事故现场人员、物品抢救;

4、负责事故现场善后、清理现场。

财务部部长

1、负责公司账户、现金安全,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做好防盗、防火等安全工作;

2、执行安全投入保障制度,保证安全投入的提取和到位;

3、保证公司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监控设备定期检测、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等方面的投入。

保障公司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研发部部长

1、负责研发产品,确定、保障其生产工艺的安全;

2、收集相关原料、成品的理化特性,为人员职业健康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1、医疗急救组组长;

2、及时提供事故物料MSDS资料,提供详细的物理、化学特性;

3、组织医疗急救组成员,对事故中受伤者提供急救措施。

行政部部长

1、负责厂区的治安保卫工作;

2、负责厂区基建、建筑维护等工作;

3、负责公司车辆管理;

4、负责消防设施的运行维护。

1、治安警戒组组长;

2、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和相关方、车辆进入事故发生区域;

3、协助外部救援力量进入事故区域;

4、保持与急指挥部与各小组的联系,掌握事故现状;

5、联系周边企业、居民


企业管理部部长

1、筹划技术、财务、保险、法律等支持;

2、负责和媒体、顾客、供应商的联系。

1、通讯联络组组长;

2、保持与急指挥部与各小组的联系,掌握事故现状;

3、联系周边企业、居民

4、负责与受伤员工家属的联系,负责监督受伤人员的状态,并在应急指挥部列出上述人员信息,便于跟踪。

安全管理员

1、负责厂区内日常进行巡查;

2、对生产中存在违规现象进行及时纠正;

3、收集与本公司相关的安全资料、法律法规等进行宣贯、培训。

1、负责联系外部支援力量,并向市、区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管理局以及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三分局等报告;

2、协助质量安全部部长收集、记录事故信息和协调、配合各救援小组救援事宜;

3、负责联系、开展事故现场应急监测事宜。

2.1.3应急工作小组职责及分工

组别

负责人

应急状态下工作职责

通讯联络组

企业管理部部长

1、保持与急指挥部与各小组的联系,掌握事故现状;

2、联系周边企业、居民

3、负责与受伤员工家属的联系,负责监督受伤人员的状态,并在应急指挥部列出上述人员信息,便于跟踪。

医疗急救组

研发部部长

1、执行有关初级救护事项及和医疗机构联系并提供必要的信息;

2、准备各种急救药品,负责伤者送医事宜。

现场处置组

生产部部长(组长)

1、开展必要的应急处置;

2、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物品抢救;

3、及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并向指挥部报告;

4、负责事故现场善后、清理现场。

生产部副部长(副组长)

1、配合组长开展必要的应急处置;

2、组织机修人员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维修;

3、应急处置组组长缺位时,组织现场救援工作;

4、负责事故现场善后、清理现场。

疏散引导组

物资供应部部长

1、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疏散;

2、引导相邻单位和附近居民至安全场所及现场状况维持。

治安警戒组

行政部部长

1、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和相关方、车辆进入事故发生区域;

2、协助外部救援力量进入事故区域。

后勤保障组

水电组组长

1、保障消防救援设施持续使用,负责雨水切换阀、事故应急池的操作;

2、准备各种救援器材、急救药品,协助伤者送医事宜;

3、保障现场通讯畅通,调度车辆。

(注:公司其他人员应处于待命状态。为保持事故应急工作的一致及便于学习掌握预案,明确事故应急情况下各自职责,本预案应急组织体系与《厦门双瑞船舶涂料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相同)

2.2外部指挥与协调

公司与所在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建立日常联络,通过应急预案备案、报备公司应急装备和物资、应急演练时进行联动等形式,确保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所在地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周围企业联系方式见附件10.2.2外部应急联系方式表。

当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由公司安全员根据应急指挥部命令负责向所在地灾害应急救援中心、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络汇报。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后,我公司服从其指挥,并根据本预案相关内容做好以下工作:

(1)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前的应急工作;

(2)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后的配合工作。

3、预防与预警

公司的环境事件源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废气、危险废物。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有危险化学品泄露、火灾、爆炸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以及危险废物泄露、火灾、生产工艺废气事故排放等。(环境事件源分析详见附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3.1预防

公司在项目建设之初按照“三同时”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安全预评价等工作,配套建设环保、消防、安全设施,并通过环保、安全、消防各项验收。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并取得安全标准化二级达标证书,制定《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及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管理制度》、《安全检查管理制度》、《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检维修作业管理制度》、《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等环保、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制定各项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等,并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执行。

序号

环境事件源

事件类型

预防和控制措施

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1

危险化学品

泄露、着火、爆炸次生环境污染

◆设备、电气、照明防爆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厂区视频监控系统

◆静电接地、防雷接地

◆车间、仓库设置围堰

◆600m3事故应急池

◆警示标识

◆设置液位计

◆各类应急器材、物资

◆风险辨识和评价

◆岗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定期维保、检查

◆环境监测和作业场所有毒有害因素监测

◆隐患排查治理

◆应急响应和救援

2

生产工艺废气

超标排放

◆设置脉冲式除尘器、有机粉尘及废气净化系统,每日运行

◆生产作业过程密闭

◆专人负责除尘器、粉尘及废气净化系统的开关

◆定期进行除尘器清灰工作,定期进行活性碳脱附再生或活性碳更换工作

每年进行环境例行监测

3

危险废物

泄露、着火次生环境污染

使用铁桶作为危险废物收集容器

设置危险废物储存点,储存点设置围堰,地表防渗处理

设置门锁,设置可燃气体气体探测仪,并与消防控制室联动

◆安全警示标志

◆专人负责,分类存放

◆定期清运,及时转移

◆建立产生、储存、转移台账,严格执行五联单制度

3.2预警

根据各预测和预警信息,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设定预警条件,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2.1预警条件

3.2.1.1外部信息:

(1)厦门市或区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暴雨、台风等气象预警信息;

(2)政府监督部门的监测结论;

(3)周边企业发布的预警信息或其他外部投诉、报警信息。

3.2.1.2内部信息:

(1)消防报警系统动作(包括可燃气体探测仪、烟感等动作);

(2)视频监控系统发现;

(3)有机粉尘及废气净化系统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时;

(4)储罐、高位槽、分散釜、拉缸生锈腐蚀或阀门损坏,有可能发生泄漏现象

(5)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导致次生环境事件;

(6)风险评估发现新的风险或安全检查发现的其他可导致泄漏、火灾的安全隐患

3.2.2预警措施

按照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发展态势,结合公司现状,本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分为三级,分别为:重大环境事件预警,较大环境事件预警,一般环境事件预警。

应急指挥部接到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信息后,根据预警条件信息组织人员开展现场排查,根据可能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做出预警决定,发布预警信息,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件发生;当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事件较大,有可能超出公司处置能力时,及时向厦门市翔安生态环境局翔安区灾害救援中心(119)报告,研究应对方案,采取预警行动。

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可采用电话、喊话器、微信、书面通知等形式。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预警信息的类别、预警级别、响应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区域或范围、应重点关注的事项和建议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可能的事件信息

排查内容

排查部门

预防预警措施

暴雨、台风等气象预警信息

危险化学品是否入库,车间、仓库门窗是否关闭及是大门否用沙袋封堵,生产电源是否切断。

生产部、物资部、防汛防台抗震抢险突击队等

1、门窗关闭;

2、大门使用沙袋封堵;

3、危险化学品入库;

3、减产或停产,切断生产设备电源;

4、必要时采取提前下班、放假的形式疏散员工。

政府监督部门的监测结论

粉尘及废气净化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活性炭是否吸附饱和,是否按时开展活性炭再生工作或更换工作。

生产部、安全员

1、减产或停产;

2、开展活性炭再生工作,必要时更换活性碳。

周边企业发布的预警信息或其他外部投诉、报警信息

车间、仓库是否存在危险化学品泄漏,噪声水平是否异常、较大,周边企业发布的预警信息等级、与公司距离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通讯联络组、安全员

1、发生泄漏,设置警戒线,疏散无关人员,关闭阀门,堵漏,收集泄漏物资;

2、关闭噪声水平较高的设备,采取整改措施;

3、保持与周边企业的联系,实时了解情况,必要时组织公司员工疏散。

消防报警系统动作

动作点是否发生泄漏、火灾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安全员

发生泄漏、火灾,及时上报,设置警戒线,疏散无关人员,关闭阀门,堵漏,收集泄漏物资

视频监控发现异常

异常点是否发生泄露、火灾

异常发现者、异常部位岗位人员

发生泄漏、火灾,及时上报,设置警戒线,疏散无关人员,关闭阀门,堵漏,收集泄漏物资

粉尘及废气净化系统发生故障

电机是否正常,除尘装置是否正常,布袋、管道是否存在破损

生产部、机修人员

1、减产或停产;

2、组织维修。

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等可能导致次生环境污染

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风险评估,可能次生的环境事件等级

隐患责任部门

1、立即整改,对中等及以上风险制定整改措施、计划;

2、做好安全事故的救援工作,动用应急资源,防止产生次生环境污染。

3.2.3预警解除

当3.2.1中引起预警的条件消除和各类隐患排除后,应急指挥部宣布解除预警。预警发布和解除流程图3-1。



3-1 预警发布和解除流程

4、应急处置

4.1先期处置

环境事件发生后,现场作业人员应迅速形成第一救援力量,由生产现场工段长或现场管理人员负责指挥处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扩大。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环境事件类型

先期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泄漏

关闭阀门,清除火源,转移物资,疏散无关人员,设置警戒线,使用消防沙围堵,使用棉布吸附收集泄漏物,向生产部负责人报告事件现场情况,并视情况请求增援。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处置、救援,通知水电人员切断电源及关闭雨水截止阀、启用事故应急池,使用消防器材进行灭火,疏散无关人员,设置警戒线,向生产部负责人报告事件现场情况,并视情况请求增援或撤离。

危险废物泄露

清除火源,转移物资,疏散无关人员,设置警戒线,使用消防沙围堵,使用棉布吸附收集泄漏物,通知质安部管理人员,并视情况请求增援。

有机废气事故排放

有机粉尘及废气净化系统故障:关闭风机,立刻停产或减产,通知机修人员检修;

废气监测超标:立刻停产或减产,组织净化装置进行再生或更换活性碳。

4.2响应分级

公司根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公司对事件的可控能力,结合事件分级、预警分级内容,将突发环境事件响应分级分为三个等级,即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与重大环境事件、较大环境事件、一般环境事件对应,具体如下。

预警分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可能情况描述

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火灾产生大量洗消废水,超出厂区范围内,雨水截止阀、事故应急池无法控制;

树脂仓库、储罐、成品仓库、车间发生大规模泄漏,超出公司控制范围。

危险化学品火灾产生洗消废水,超出车间、仓库围堰及沙袋加高等措施控制范围,溢出流入雨水管网,但仍在厂区范围内,可用雨水截止阀、事故应急池控制;

树脂仓库、储罐、成品仓库、车间发生较大泄漏,但仍在公司控制范围内。

树脂仓库、储罐、成品仓库、车间发生泄漏,可用消防沙、吸油抹布收集,在车间围堰的控制范围内。

4.3应急响应程序

4.3.1内部接警与上报

事件现场人员采用现场报警或就近利用防爆电话及手机报告给现场负责人并摁响事件现场声光报警系统,现场负责人接到报警后,按事件性质和发展趋势在15分钟内向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发出事件报警通知,必要时,可直接报告总经理。24小时应急指挥部值守电话

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接到环境事件报告后,应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并采取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件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3.2外部信息报告与通报

发生应急响应等级为Ⅰ级的环境事件时,应急指挥部应在接到报告后10分钟内,由应急总指挥向翔安区灾害应急救援中心(119)、翔安生态环境管理局(7614881)、翔安应急管理局(3758069)、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5380093)会等有关部门报告,或应急总指挥授权,公司安全员完成报告,通讯联络组完成与可能会受事件影响的周边企业、单位、居民区、学校等的信息通报。

信息报告方式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接到现场报告后起10分钟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如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直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事件发生初步原因分析、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确保在事件处置结束后的3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报告提交给翔安区环保分局等有关主管部门。处理结果报告应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事件教训和今后的预防措施等,以及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4.3.3启动应急响应

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接到事件报告后,应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及时调度指挥,通知各应急小组进行应急处置。流程见附件10.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流程图。

4.3.4应急监测

根据公司存在的环境事件源及风险大小,着重监测危险化学品泄露或工艺废气超标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情况,以及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时可能产生的消防废水水质。

根据公司的实际检测能力,当发生较大及以下危险化学品泄露事件时,公司质量安全部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现场情况参照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使用便携式检测仪器进行应急监测。当发生重大泄露事件、污染物扩散到厂界外或火灾、爆炸产生洗消废水时,则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相关应急监测工作,同时继续做好公司事件现场和生产区域内的应急监测工作,并及时将监测结果报告应急指挥部。

(1)监测方案

事件类型

事件等级

检测项目

检测人员/单位

检测方法或仪器设备

检测点位

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泄露

一般、较大

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可燃性气体含量

质量安全部/生产部/行政部

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可燃气体报警仪

以事件地点为中心,在下风向按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厂界

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泄露

重大

三苯、非甲烷总烃、水常规等

委托第三方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厦门宏业有限公司进行监测

GB/T6920

HJ/T505

GB/T11914

HJ/T 535-

GB11901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总局(2003)第四版   增补版。

以事件地点为中心,在下风向按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厂界,污水总排放口、雨水切换阀前后等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及危险废物火灾

一般、较大、重大

三苯、非甲烷总烃、水常规等

有机废气事故排放

一般、较大、重大

三苯、非甲烷总烃、粉尘

应急监测通常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瞬时样品,为迅速查明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种类(或名称)、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在已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场快速监测方法和实验室现有的分析方法进行鉴别、确认。

为快速监测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首先对具有代表性的瞬时样品采用的快速监测方法,如检测试纸、快速检测设备和便携式检测仪器的监测方法及现行实验室分析方法。

根据现场快速监测结果,对样品进行平行实验室分析,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监测,并得出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监测结果。

(2)跟踪监测、报告、评价

污染物质进入周围环境后,随着稀释、扩散和降解等作用,其浓度会逐渐降低。为掌握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在事件发生后,要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直至环境恢复正常。

应急监测报告以及时、快速报送为原则,采用电话、传真、监测快报等到形式立即上报,跟踪监测结果以监测简报形式次日报送,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厦门市环境监测站同安分站或第三方出具监测报告。

根据监测结果,对照公司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污染扩散范围进行预测。当监测点的监测结果数据处于下降状态时,可以判断污染物正在降解,扩散范围正在缩小;当数据低于排放标准时,可以判断该取样点周边范围已恢复正常。根据各监测布点的跟踪数据,慢慢缩小监测范围,适时调整监测方案。

(3)安全防护措施

进入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应急监测人员,必须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至少二人同行。进入事件现场监测,须经现场指挥、警戒人员许可,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进入受限空间或登高采样,应穿戴防化服或佩带防护安全带。

(4)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

应急监测由质量安全部人员携带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进行监测。应急指挥部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污染扩散范围进行预测。

污染事件涉及到厂界或跨区域,由质量安全部安全员联系同安监测站或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现场监测,并由监测机构负责协调、组织实施应急监测,公司相关人员配合。

4.4应急处置

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针对危险化学品泄露、火灾、爆炸及生产工艺废气事故排放、危险废物泄露、火灾环境事件类型,结合环境事件分级,应急处置流程如下。

4.4.1危险化学品泄露、火灾、爆炸应急处置


事故类型

事件等级

应急措施

责任人/部门

危险化学品泄露、火灾

一般环境事件

事件发现

●操作人员发现

●检测仪器报警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通过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系统发现

事故发现人

现场确认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进一步确认泄漏地点,并估计泄漏量

●确认火灾现场物料、火势

●事件附近人员组成第一救援力量进行初期处置

工段长

第一救援力量

报告生产部部长

●泄漏物的地点、种类、范围、泄漏量

●人员受伤情况

●风向

工段长

紧急行动

●停车/关闭阀门

●控制和隔离现场,切断事件现场电源

●指挥现场组织的第二救援力量进行救援

●通知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质量安全部部长、安全员

生产部部长

处理措施

●注意穿戴合适的防护服

●清除点火源,转移其他物资

●切断泄漏源,堵漏,使用消防沙、吸油抹布围堵

●疏散事件区无关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车辆等进入

●检测环境气体浓度

●尽可能运用监控设备对事件现场进行监控,保持完整的过程记录和其他有效证据

生产部部长

安全员

现场救援力量

后续支援

●后续赶到现场的各应急小组成员按职责分工,参与现场处置

●研发部部长负责向指挥部提供事件物料理化资料

●各应急小组、成员按分工立即投入工作

外部支援力量到达后,做好配合工作

各相关应急小组、人员

善后处理和事故总结

●事件原因分析、填写事件报告

●清理现场,开展浓度监测直至低于职业健康接触值上限

收集的泄漏物、吸附材料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开会总结教训

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质量安全部长、生产部部长、应急指挥部成员


事故类型

事件等级

应急措施

责任人/部门

危险化学品泄露、火灾

较大、重大及以上环境事件

事件发现

●操作人员发现

●检测仪器报警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通过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系统发现

事故发现人

现场确认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进一步确认泄漏地点,并估计泄漏量

●确认火灾现场物料、火势

●事件附近人员组成第一救援力量进行初期处置

工段长

第一救援力量

报告生产部部长

●泄漏物的地点、种类、范围、泄漏量

●火灾物料、火灾发展态势

●人员受伤情况

●风向

工段长

紧急行动

●停车/关闭阀门

●控制和隔离现场,切断事件现场电源

●指挥现场组织的第二救援力量进行救援

●通知总经理,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质量安全部部长、安全员

生产部部长

处理措施

●注意穿戴合适的防护服

●清除点火源,转移其他物质

●切断泄漏源,堵漏

●疏散事件区无关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车辆等进入

●检测环境气体浓度

●尽可能运用监控设备对事件现场进行监控,保持完整的过程记录和其他有效证据

●关闭雨水切换阀门,事故应急池启用

生产部部长

安全员

现场救援力量

应急指挥和事故上报

●成立指挥部,接收应急指挥权,指挥各应急小组行动,通知临近单位、村庄,做好疏散预防工作

●联系第三方监测单位前来应急监测

●若情况紧急,预测公司自身无法控制,下令直接拨打翔安区灾害应急救援中心申请外部支援,安全员协助报警、接警入厂

外部支援力量到达后,指挥权移交,并做好配合工作

●向翔安环保分局、翔安安监局报告事件

总经理

后续支援

●后续赶到现场的各应急小组成员按职责分工,参与现场处置

●研发部部长负责向指挥部提供事件物料理化资料

●各应急小组、成员按分工立即投入工作

外部支援力量到达后,做好配合工作

各相关应急小组、人员

善后处理和事故总结

●事件原因分析、填写事件报告

●清理现场,开展浓度监测直至低于职业健康接触值上限

收集的泄漏物、吸附材料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洗消废水则联系槽车外运至翔安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

开会总结教训

总经理、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质量安全部长、生产部部长、应急指挥部成员

4.4.2生产废气事故排放应急处置

粉尘及废气处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主要有脉冲式除尘器故障、滤筒破裂、过滤棉堵塞、风机故障、活性碳吸附饱和等,从而导致车间生产工艺废气事故排放。出现上述情况时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通知车间进行减产或停产,关闭风机,对粉尘及废气处理设备故障部位进行检修;

(2)若滤筒破裂、过滤棉堵塞,关闭风机,更换滤筒或过滤棉;

(3)若活性碳吸附饱和,检查活性碳脱附情况,确保人员按照脱附周期进行脱附。并且定期观察在线监测系统脱附效率数据,根据活性碳脱附效率情况,适时安排更换活性碳。

4.4.3危险废物泄露、火灾事件应急处置

危险废物若发生泄露,则采取以下措施:

(1)第一发现者立即通知质安部危废管理人员;

(2)第一发现者立即对泄漏的容器进行堵漏,少量泄露时用沙子围堵泄漏,用棉布条吸附泄漏出的危废。大量泄漏时采用围堵的方式将泄漏的危废尽快收集,防止溢出围堰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

(3)危险废物管理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刻赶赴现场,指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处置;

(4)确认泄露已经完全得到控制,解除警戒;

(5)分析泄漏的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同时及时转运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危险废物若发生火灾,则采取以下措施:

(1)第一发现者立即就近取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向周围人员呼救;

(2)按照4.4.1危险化学品火灾应急处置,开展现场救援;

(3)火灾得到控制后,对现场进行清理,对燃烧产生的废渣、废液进行收集;

(4)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同时及时转运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4.4.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

(1)公司应急工作小组的调度由应急指挥部负责,各应急工作小组成员的召集由组长负责,应急指挥部、各应急工作小组组长及各应急人员的名单、联络方式见附件10.2.1。外部应急救援机构联系方式见附件10.2.2。

(2)公司现有应急物资储备清单见附件10.8,应急物资的日常维护、供应由公司行政部完成、质量安全部监督,事故发生时,应急物资保障供应由后勤保障组完成。

4.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受伤人员或中毒人员经医疗急救组进行初步救助后,由医疗急救组和后勤保障组负责送往同民医院。

4.6配合有关部门应急响应

当政府及相关部门介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时,公司应极力配合,将掌握的突发情况信息及时告知,现场提供技术人员,相关专家,应急装备和物资等。同时开展公司人员疏散。

5、应急终止

5.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解除;

(2)泄漏降至规定限值内,环境监测符合相关标准;

(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彻底清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经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

(5)外部警报解除。

5.2 应急终止程序

(1)事件条件已经消除,由公司应急总指挥下达应急终止命令(较大和一般环境事件);

(2)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由本公司提出,经上级应急指挥部批准(重大环境事件);

(3)应急状态终止后,现场继续进行监测,直到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5.3 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1)将事件情况如实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2)保护好事件现场;

(3)向事件调查小组移交事件发生及应急处理过程所有记录,配合事件调查小组取得相关证据;

(4)公司应急指挥部总结事件原因,提出(或根据相关监管部门)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落实整改资金、人员和措施;总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并报告区、市主管部门;

(5)总结事件原因,举一反三,组织各部门进行隐患排查,并按规定整改。

6、后期处置

6.1善后工作

(1)事件解除后,公司组织人员稳定员工心态,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相关方,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分析事件原因,拟定整改计划、措施、期限,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落实防范、整改措施,待公司生产环境、防范措施、安全环保意识等达到要求并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方可继续生产。

(2)事件导致人员伤亡的,公司应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包括伤亡救援人员、遇难人员补偿、亲属安置、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支付、灾害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及处置等事项;根据政府规定支付相应的丧葬费、医疗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因事件而产生的损失、费用。

(3)事件发生后,由公司企业管理部联系保险机构开展相关的保险理赔工作;

(4)质量安全部负责联系有资质的单位对事件救援产生的危险废物、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置。其中废水、消防废液引流至厂区600m3事故应急池,再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应急救援工作人员使用过的衣物、工具和设备:集中收集,处理后符合要求的可继续使用;大量泄漏的原料控制在车间、仓库围堰内进行统一收集,小量泄漏采用棉布条等可吸附材料覆盖吸收,然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6.2评估和总结

(1)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结束后,由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牵头,组织公司有关人员,对事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提出后续工作重点,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2)质量安全部负责收集、整理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根据总结和评估,公司组织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修改、宣贯、培训、演练。

7、应急保障

7.1人力资源保障

公司应急组织体系下设医疗急救组、现场处置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治安警戒组、后勤保障组等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小组成员均为在职员工,且以现场人员为主,名单详见附件10.2.1公司应急救援联络名单、方式与24小时值班电话。其余员工作为增援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可起到增援、替补的作用。

7.2资金保障

财务部门按照公司《安全投入保障管理制度》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公司用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列入安全费用范畴,安全费用专款专用,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安全费用的提取、支出、节余进行监督、审核,财务部门应保障公司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7.3物资保障

详见附件10.8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及《厦门双瑞船舶涂料有限公司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7.4医疗卫生保障

事件应急条件下由医疗急救组负责执行有关初级救护事项及和医疗机构联系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准备各种急救药品,负责伤者送医事宜。

公司在生产部办公室备有应急药品,主要针对生产现场出现的高温中暑、机械伤害等情况适用。出现有机溶剂或涂料产品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食入等状况时,紧急处置措施如下: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在机修车间二楼设有更衣室和淋浴房,可满足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救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车间现场、仓库设有5处洗眼池。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7.5交通运输保障

公司目前有各类汽车4部,可供指挥部调用,用于人员疏散、伤员送医、应急物资运送等。车辆由车队长苏景阳(手机:13720879485)根据后勤保障组需求统一调度。

车辆集结地点:公司停车场。

7.6通讯与信息保障

(1)应急指挥部设于办公楼门前。

(2)现场通讯方式有喊话器、电话。

(3)公司对外通讯方式,电话、手机、传真。

应急通讯联络详见10.2.1公司应急救援联络名单、方式与24小时值班电话及10.2.2外部应急联系方式表

7.7科学技术保障

公司拥有各类化学专业人才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多名,熟悉本公司原材料、产品理化特性,事件发生时,可组成内部应急救援专家队伍,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公司与厦门市环保、安全、消防等各方面的专家建立联系,定期邀请专家对公司人员开展环保、安全、应急等方面的培训,为公司环保隐患的整改提供建议,事件发生时为应急处置行动提供专业指导以及事件发生原因分析等。

7.8其他保障

本公司设有值班室和进出道闸,可以进行有效的警戒和治安。必要时可以请求附近派出所进行增援。

8、监督管理

8.1应急预案演练

8.1.1演练的内容、范围、频次

演练内容包括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泄露应急处置,火灾、爆炸及次生污染物应急处置,生产工艺废气事故排放应急处置等。

演练形式包括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综合应急预案演练由质量安全部组织。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时应覆盖全公司范围,公司人员均参加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由所在部门组织演练。综合应急预案每年至少演练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演练一次。

演练的内容应包括制定演练计划和方案,演练准备、演练实施等,演练过程应形成文字记录(见第四篇附件10.11 应急演练记录表)和影像记录。

8.1.2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各小组对应急演练过程进行讨论,分析演练过程中的得失,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根据结论修改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合理性。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本次演练的目的、意义、过程、结果、收获做出评价,并记录在案。

通过演练评价,确定演练是否达到演习目标要求,检验各应急组织指挥人员及应急响应人员完成任务的能力,发现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执行程序或应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和找出不足项、整理项和改进项,最终将预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近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如下。

演练日期

演练内容及依据

演练基本情况

演练效果

演练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2018.6. 13

生产车间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厦门双瑞船舶涂料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模拟进行危险废物转移的时候,运输过程中一个装有乙醇残液的危废缸从叉车上跌落破损,发生泄漏,由于操作人员失误,导致废液溢流,乙醇在地面形成大面积堆积并向厂区外流出。以生产部员工为主,配合行政部相关人员为辅作为这次抢险组织对象,在演练过程中,参战人员从原料泄漏、组织指挥、现场警戒、人员疏散、收集的泄漏物等开展应急救援。


本次演练,检验了大家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置紧急情况的能力,为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供了实践经验。通过演练,让各组人员熟悉了消防设施的具体部位以及在抢险过程中的处置手段和方法,使员工了解了原料泄漏的危险性以及事态扩大的严重性,同时,通过总结和评价演练进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存在的不足主要是1.员工因为情急,没有穿戴完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2、收集泄漏物时没有用铜工具。

改进措施:

1.演练时,早部署,早动员、早宣贯、多演练。

2.购置收集铜工具。


2019.3.20

储罐区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模拟无水乙醇槽车在往地下储罐卸料时,输送管脱落,门卫发现输送管脱落,无水乙醇泄露100kg(以绿化灌溉水管出水替代),周围空气中充斥着酒精气味。演练处置过程以生产部员工为主,配合行政部、微型消防站队相关人员为辅作为这次抢险组织对象,在演练过程中,参战人员从原料泄漏、组织指挥、现场警戒、人员疏散、收集的泄漏物等开展应急救援。

本次演练环节紧凑、处置妥当,参演人员行动迅速,配合默契。此次演练锻炼了各岗位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应变能力,检验了各有关部门、应急救援机构的快速反应程度和组织、协调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为快速应对、有序应对、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积累了实战经验,进一步筑牢了安全防线。

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微型消防站队员到达现场,连接消防水带并完成水枪喷射的速度还有提升空间。改进措施:加强微型消防站消防应急演练,提高熟练程度。

8.2宣教培训

8.2.1培训内容

为确保快速、有序和有效的应急能力,公司所有人员应认真学习本预案内容,明确各部门、人员在事件发生时所承担的责任,掌握正确的避险方法。对周边群众应告知危险物质的危害及避险方法。

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环保、消防等方面的日常培训以及应急培训,培训内容:

(1)如何识别危险;

(2)如何启动应急警报系统;

(3)危险物质泄漏控制措施;

(4)初起火灾灭火方法;

(5)各种事件应急方法及事件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常识;

(6)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7)人员的安全疏散;

(8)对周边的宣传;

(9)其他

8.2.2培训方式

培训采用公告宣传、事件讲座、内部上课交流、资质机构培训、外聘教师授课等形式相结合;培训时间由质量安全部在编制年度培训计划时同时列入。

8.2.3培训要求

(1)针对性:针对公司最有可能发生环境事件的原料、场所、岗位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要求岗位操作人员能熟练掌控本岗位的危险特性、隐患排查、初起事件控制,并进行考核、记录和存档;

(2)定期性:定期培训安全知识,定期举办应急救援设备的操作演练。

为确保快速、有序和有效的应急能力,公司所有应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救援队成员、全厂员工应认真学习本预案内容,明确在救援现场所担负的责任,

应急培训纳入到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和安全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学习、安全知识培训、职业健康安全培训、部门班组安全活动、急救知识培训等。

8.3责任与奖惩

8.3.1 奖励

在事件应急救援行动中,有下列表现的部门和个人,根据公司规定予以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

(2)防止或抢救事件有功,使公司财产免受损失或减少损失;

(3)对应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后效果显著的;

(4)对事件反应迅速,避免员工损伤、公司财产受损的;

(5)其他符合嘉奖的情形。

8.3.2处罚

在事件应急救援行动中,有下列行为的部门和个人,根据公司规定予以处罚,涉及民事或刑事责任的,送交司法机关处置:

(1)发现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

(2)不服从应急总指挥或主管的命令,不配合其他救援人员执行应急救援工作的;

(3)盗窃、挪用、贪污应急救援资金或物质的;

(4)散布谣言,扰乱社会和公司秩序,导致公司形象受损的;

(5)其他符合处罚的情形。

9、附则

9.1名词术语

(1)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为迅速、有序的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为迅速、有序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应急响应:事件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件危害,防止事件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的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5)重大事故:指工业活动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事件。

(6)次生灾害:指由突发事件造成的周围环境、周围设施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房屋破损,水管、燃气管道的破裂以及人员伤亡等。

(7)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8)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9)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9.2预案解释

本预案经专家评审合格,并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本预案由预案编制小组(附件10.10)负责制定、质量安全部负责解释。

9.3修订情况

本预案于2013年第一次制订,并于2013年12月完成备案,2016年2月,委托福建闽科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在环境风险评估的基础上,2016年5月对预案进行第一次修订,版本/修改次:A/1,2016年8月4日组织开展了本预案的现场专家评审,评审意见和结论附后。2018年7月进行第二次修订,版本/修改次:A/2,2018年7月10日实施。20198,委托厦门市庚壕环境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新开展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于2019年10月组织专家评审,2019年10月修订完成并颁布实施。

9.4实施日期

本预案自2019年10月18日起实施。

10、附件

10.1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见附件1:另附)

10.2企业内部应急人员的职责、姓名、电话清单和外部单位联系电话

10.2.1公司应急救援联络名单、方式与24小时值班电话


10.2.2外部应急联系方式

外部应急联系表

部门

电话

报警电话

110

翔安区灾害应急救援中心

119

医疗急救中心

120

厦门市莲花医院

3758750

厦门市翔安生态环境管理局

7614881

厦门市环境监测站同安分站

7221092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厦门宏业有限公司

7180255

厦门市东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6518180

厦门晖鸿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2273069

厦门市应急管理局

5182600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

0532-83889090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应急电话

010-8859800

市应急管理局

2035555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产业区管理委会会

5380093

翔安应急管理局

3758069

厦门市翔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7313289



10.3事件报告记录表


事件报告记录表

主送单位: 年 月 日

事件发生单

位名称


单位地址


报告人姓名


联系电话


事件设施名称:

事件发生时间:

事件发生地点:

事件发生过程简介:

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事件的经验教训及整改措施


10.4厂区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图及距离表


周边环境图


序号

场所名称

规范要求(m)

距离(m)

结论

评价依据

1

生产车间

至东侧翔安大道

≥15

30

合格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018年版)

第3.4.3条和表3.4.3

2

生产车间

至西侧内垵中路

≥15

51.5

合格

GB50016-2014(2018年版)

第3.4.3条和表3.4.3

3

生产车间

至北侧美日丰创光罩有限公司

≥12

238

合格

GB50016-2014(2018年版)

第3.4.3条和表3.4.3

4

成品仓库

至西侧内垵中路

≥20

51.5

合格

GB50016-2014(2018年版)

第3.5.1条和表3.5.1

5

成品仓库至西侧火炬通用厂房

≥20

80

合格

GB50016-2014(2018年版)

第3.5.1条和表3.5.1

6

原料储区

至西侧内垵中路

≥20

20

合格

GB50016-2014(2018年版)

第4.2.1条

7

原料罐区

至西侧开闭所

≥17.5

58

合格

GB50016-2014(2018年版)

第4.2.1条

8

原料罐区至科之杰有限公司办公楼

≥25

70

合格

GB50016-2014(2018年版)

第4.2.1条

9

厂区与东北侧的内林村

≥150

200

合格

《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SH3093-1999

第2.0.1条

10

厂区与南侧内垵村

≥150

300

合格

SH3093-1999

第2.0.1条

11

厂区与西北侧上吴村

≥150

300

合格

SH3093-1999

第2.0.1条


10.5厂区平面布置图


总平图

























































































































 

丙类仓库


















































 

水性涂料车间






























































 

绿地




























































10.6雨水污水管网图、安全风险分布图、应急疏散图、应急物资分布图


安全风险分布图.jpg






车间应急疏散图.jpg





10.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流程图







10.8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类别

物资名称

品牌、规格型号

常备数量

存放地点

责任部门/责任人

个体防护用品

防毒面具

3M

50

行政部仓库

行政部/苏景阳

过滤盒

3M-6001

50

防尘口罩

3M-9001

100

放砸皮鞋

/

25

防割手套

/

100

纱手套

/

100

橡胶手套(耐酸碱)

/

30

毛巾

/

30

洗衣粉

/

20

肥皂

/

30

应急器材

消防泡沫

PHYMLD100/4

3

生产辅楼西北角

行政部/杨志强

消防砂子

/

5m3

储罐区西南角

消防水炮

KY50

1

储罐区

应急器材

泵吸式手持检测仪

AP-S-TVOC

1

质量安全部

质安部/黄志军

智能型手持式可燃气体检测仪

AP-S-LEL

1

智能型手持式可燃气体检测仪

MSA天鹰4X

1

强光防爆电筒

Ex ib ⅡCT4

2

微型消防站

行政部/杨志强

重型防化服

FHO2

2

消防战斗服

97

17

正压式呼吸器

RHZKF6.8/30

2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

XHZLC40

17

防爆工具一套(铜锤、铜管钳、铜扳手、铜螺丝刀)

美军工

1

分水器

一分二

1

地面消火栓扳手

/

1

大斧

/

1

绝缘剪

36

1

干粉灭火器

4kg

14

水枪水带

20

3

防爆铜铁锹

/

1

类别

物资名称

品牌、规格型号

常备数量

存放地点

责任部门/责任人

应急设施

储罐应急池

15m3

1

生产车间北侧

行政部/杨志强

储罐应急池

2m3

1

甲类仓库西侧

事故应急池

600m3

1

二期厂房建设用地东北角

雨水切换阀门

/

2

二号厂门附近

应急器材

防汛沙袋

/

46

甲类仓库

行政部/生产部/物资部

防汛沙袋

/

36

粉料仓库

防汛沙袋

/

145

车间

防汛沙袋

/

14

配电室

应急药品

正气水

/

20

生产部药箱

生产部/靳春浩

红药水

/

3

绷带

/

10

棉签

/

5

医用脱脂棉

/

10

云南白药

/

2

创口贴

/

20

云南白药气雾剂

/

2

5%碳酸氢钠溶液

5%

2

生产车间

生产部/靳春浩

5%醋酸溶液

5%

2

75%医用酒精

75%

2

应急器材

棉布条

/

2

生产车间

生产部/靳春浩

防爆电话(车间)

7253796

1

防爆电话(中控室)

7259903

1

洗眼池

ES2202(落地)

5

防爆铜铁锹

/

1

10.9各种制度、程序、方案等

序号

制度/程序/方案名称

实施日期

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2017.7.10

2

《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2018.9.14

3

《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2017.7.10

4

《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管理制度》

2018.9.14

5

《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2018.9.14

6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2018.9.13

7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2018.9.13

8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2018.8.15

9

《安全检维修作业管理制度》、

2018.9.13

10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2018.9.13

11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2018.9.13

12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2018.9.3

10.10预案编制人员清单

人员

姓名

单位

部门

职务/职称

专业类别

编写人员

吴诤

厦门双瑞船舶涂料有限公司

质安部

部长/高级工程师

腐蚀与防护

黄志军

生产部

副部长/高级工程师

化工

詹敏

质安部

工程师

物理机电

詹臻毅

行政部

部长/高级工程师

化工

杨志强

行政部

技术员

机械设备

苏雅丽

研发部

部长/高级工程师

高分子材料工程

李松

生产部

部长/高级工程师

高分子材料工程

于海涛

物资部

部长/高级工程师

物理电子

审核人员

郑添水

/

副总经理/研究员

化工


10.11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单位名称


演练日期

年 月 日

演练类型


演练依据及地点


演练总指挥


组织部门及责任人


演练目的:

演练过程:

演练签到表:

演练成果:

演练评价:

1、应急预案适宜性 □符合事故要求 大部分符合,需完善 □不符合,需整改:

2、演练内容充分性 □演练内容充分,可覆盖应急预案要求 需改进,改进内容:

3、演练是否存在不足 □演练无不足 演练基本符合要求,但需完善

□演练严重不足,需立即整改

4、参演人员掌握程度 □完全掌握 □大部分掌握,需进一步加强  

□掌握人数很少,需立即组织培训

注:应急演练除要有预案、记录表外,还应有演练方案、演练照片、演练总结及详细的改进建议等。


第二篇 现场处置预案

一、生产车间现场处置预案

1风险性分析

危险源

特征

危害程度

事件发生征兆

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

在正常作业时间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

1、危险化学品或洗消废水进入环境,污染水源、大气;

2、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3、对周围的设备造成损坏及腐蚀。

1、管道、阀门破裂或脱落;

2、包装桶破损;

3、液位计失效或读数异常;

4、溶剂装卸过程中人员脱岗出现溶剂溢流、冒罐;

5、可燃气体探测仪动作,消防报警系统报警;

6、遭遇明火、电焊火花、雷击、人为放火、静电火花;

7、作业场所通风不良,有机废气累积;

8、未使用防爆工具,防爆开关、按钮防爆性能减退或线路老化、短路;

9、操作失误,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10、闻到烧焦味,可燃气体探测仪、烟感、温感动作,声光报警仪报警;

11、视频监控系统发现泄露或火点。

2信息报告

















事件发生后,发现人立即呼唤附近其他同事,采取堵漏措施,向工段长报告事件状况。工段长下达停止作业命令,迅速组织、指挥现场附近人员,形成第一救援力量进行初期救援,指定专人使用车间防爆电话(7259903、7253796)向生产部部长报告事件情况。生产部部长(部长不在岗时,由副部长负责)接到事件报告后,赶赴现场,立即组织其他人员形成第二救援力量投入救援,指挥现场处置,负责向相关部门、副总经理、总经理报告事件。

总经理接到爆炸、大规模火灾或重大环境事件报告后,应在10分钟内,向翔安区灾害应急救援中心、翔安区生态环境管理局、翔安区应急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报告,联系电话见综合应急预案附件10.2.2外部应急联系方式表。

3、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危险化学品泄露事件,现场处置措施如下:

项目

处置措施

责任人

人员救护

皮肤接触:脱去受污染的衣物,使用清水、肥皂彻底清洗。

眼睛接触:引导至车间洗眼器,使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联系就医。

受伤或吸入中毒:转移受伤、中毒人员至户外空气清新处,静卧,联系送医,受伤严重、呼吸困难或中毒昏迷的,紧急呼叫医疗急救中心,送医。

工艺管理人员

工艺操作

关闭设备,关闭泄露源的阀门。下达停止作业命令。

第一救援力量/工段长

事件控制

使用砂土、棉布等材料进行围堵,防止泄露物扩散。

安全员对空气中的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将检测结果报告现场救援负责人,以供决策。必要时,现场救援负责人应下达撤离命令;必要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知维修人员对泄露管道、阀门进行修复。

第二救援力量/生产部部长

消防

清除存在的火源、火种,并准备灭火器材,做好预防起火准备工作。

在发生点外围50米处设置警戒线,安排警戒人员,防止无关人员、车辆靠近。

现场恢复

清理现场泄漏物、受污染的堵漏物资,移交质量安全部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开展现场通风,做好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持续监测工作,直至浓度低于职业健康接触浓度的上限,开展设备、管道、阀门的修复,现场检查确认,直至满足安全生产条件。

生产部、质量安全部

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如下:

项目

处置措施

责任人

人员救护

烧烫伤:转移烧烫伤人员至户外空气清新处,静卧,立即联系送医。

工艺管理人员

工艺操作

关闭设备,关闭起火点附近的溶剂管道阀门。下达停止作业命令。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第一救援力量/工段长

事件控制

补充灭火器材,对起火物资进行灭火,转移未起火物资。

指定专人联系水电组人员切断火场电源。

安排人员开启附近消火栓,铺好水带,连接水枪,准备使用消防水进行灭火和火场降温。

火势扩大超出部门控制能力时,现场救援人员开启起火点附近的消防水枪,对事件周围形成雾状水幕隔离和降温。其余人员撤出起火区域,转而准备沙袋,设置围堵区域,必要时,通知行政部水电组关闭雨水切换阀,启用事故应急池,防止洗消废水外排造成次生环境污染。

第二救援力量/生产部部长

消防

在发生点外围50米处设置警戒线,安排警戒人员,防止无关人员、车辆靠近。

公司水电组人员在消防泵房起泵、值守,直至火灾被完全扑灭。

现场恢复

利用车间、仓库围堰或厂区600m3事故应急池收集现场洗消废水,质量安全部联系槽车抽取废水,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开展现场通风,做好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持续监测工作,直至浓度低于职业健康接触浓度的上限,开展设备、管道、阀门的修复,现场检查确认,直至满足安全生产条件。

生产部、质量安全部

4、注意事项

◆救援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具;

◆不可将消防水直接向现场喷射,以防泄漏溶剂随水流扩散,现场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工具、容器,严禁携带任何火种;

◆随时注意风向变化,保持救援人员应保持在事件的上风或侧风方向;

◆安全员对空气中的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当易燃易爆气体含量百分比达到爆炸下限的50%时,现场救援负责人应下达撤离命令;

◆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向或侧风向,同时应距火点3米外对准火焰根部进行喷射。使用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消防栓时,应由两人进行操作;

◆火灾处置应抓住有利时机,尽量在火灾的初起阶段进行灭火,防止事件扩大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避免产生大量的洗消废水;

如事件有进一步扩大,现场指挥者应及时作出撤退命令,救援人员应分批撤离或全部撤离事件现场,转用消防水冷却火场周围;

◆对烧烫伤的处理,严禁挑破水泡,不得在烧烫伤部位敷涂物品,应立即联系送医;

◆使用过的吸附材料应统一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利用车间的储罐应急池收集消防废水,并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确保事件救援用水清净下水。

二、甲类仓库、储罐现场处置预案

1风险性分析

危险源

特征

危害程度

事件发生征兆

发生区域

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

在正常作业时间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

1、危险化学品或洗消废水进入环境,污染水源、大气;

2、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3、对周围的设备造成损坏及腐蚀。

1、管道、阀门破裂或脱落;

2、包装桶破损;

3、液位计失效或读数异常;

4、溶剂装卸过程中人员脱岗导致储罐出现溶剂溢流、冒罐;

5、可燃气体探测仪动作,消防报警系统报警;

6、遭遇明火、电焊火花、雷击、人为放火、静电火花;

7、作业场所通风不良,有机废气累积;

8、未使用防爆工具,防爆开关、按钮防爆性能减退或线路老化、短路;

9、操作失误,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10、闻到烧焦味,可燃气体探测仪、烟感、温感动作,声光报警仪报警;

11、视频监控系统发现泄露或火点。

甲类仓库、埋地储罐

2信息报告


















事件发生后,发现人立即呼唤附近其他同事,采取堵漏措施,向仓库管理人员报告事件状况。仓库管理员下达停止作业命令,迅速组织、指挥现场附近人员,形成第一救援力量进行初期救援,同时向物资供应部部长报告事件情况。物资供应部部长接到事件报告后,赶赴现场,立即向生产部部长、质量安全部报告,同时由生产部部长组织生产车间其他人员形成第二救援力量投入救援,指挥现场处置。物资供应部部长负责向副总经理、总经理报告事件。

总经理接到爆炸、大规模火灾或重大环境事件报告后,应在10分钟内,向翔安区灾害应急救援中心、翔安区生态环境管理局、翔安区应急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报告,联系电话见综合应急预案附件10.2.2外部应急联系方式表。

3、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危险化学品泄露事件,现场处置措施如下:

项目

处置措施

责任人

人员救护

皮肤接触:脱去受污染的衣物,使用清水、肥皂彻底清洗。

眼睛接触:引导至车间洗眼器,使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联系就医。

受伤或吸入中毒:转移受伤、中毒人员至户外空气清新处,静卧,联系送医,受伤严重、呼吸困难或中毒昏迷的,紧急呼叫医疗急救中心,送医。

生产车间工艺管理人员

工艺操作

关闭设备,关闭泄露源的阀门。下达停止作业命令。

第一救援力量/仓库管理员

事件控制

使用砂土、棉布等材料进行围堵,防止泄露物扩散。

安全员对空气中的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将检测结果报告现场救援负责人,以供决策。必要时,现场救援负责人应下达撤离命令;必要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知维修人员对泄露管道、阀门进行修复。

第二救援力量/生产部部长

消防

清除存在的火源、火种,并准备灭火器材,做好预防起火准备工作。

在事件点外围50米处设置警戒线,安排警戒人员,防止无关人员、车辆靠近。

现场恢复

清理现场泄漏物、受污染的堵漏物资,移交质量安全部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开展现场通风,做好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持续监测工作,直至浓度低于职业健康接触浓度的上限,开展设备、管道、阀门的修复,现场检查确认,直至满足安全生产条件。

物资供应部、生产部、质量安全部

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如下:

项目

处置措施

责任人

人员救护

烧烫伤:转移烧烫伤人员至户外空气清新处,静卧,立即联系送医。

生产车间工艺管理人员

工艺操作

关闭设备,关闭起火点附近的溶剂管道阀门。下达停止作业命令。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第一救援力量/工段长

事件控制

补充灭火器材,对起火物资进行灭火,转移未起火物资。

指定专人联系水电组人员切断火场电源。

安排人员开启附近消火栓,铺好水带,连接水枪,准备使用消防水进行灭火和火场降温。

火势扩大超出部门控制能力时,现场救援人员开启起火点附近的消防水枪,对事件周围形成雾状水幕隔离和降温。其余人员撤出起火区域,转而准备沙袋,设置围堵区域,必要时,通知行政部水电组关闭雨水切换阀,启用事故应急池,防止洗消废水外排造成次生环境污染。

第二救援力量/生产部部长

消防

在事故点外围50米处设置警戒线,安排警戒人员,防止无关人员、车辆靠近。

公司水电组人员在消防泵房起泵、值守,直至火灾被完全扑灭。

现场恢复

利用车间、仓库围堰或厂区600m3事故应急池收集现场洗消废水,质量安全部联系槽车抽取废水,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开展现场通风,做好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持续监测工作,直至浓度低于职业健康接触浓度的上限,开展设备、管道、阀门的修复,现场检查确认,直至满足安全生产条件。

物资供应部、生产部、质量安全部

4、注意事项

◆救援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具;

◆不可将消防水直接向现场喷射,以防泄漏溶剂随水流扩散,现场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工具、容器,严禁携带任何火种;

◆随时注意风向变化,保持救援人员应保持在事故的上风或侧风方向;

◆安全员对空气中的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当易燃易爆气体含量百分比达到爆炸下限的50%时,现场救援负责人应下达撤离命令;

◆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向或侧风向,同时应距火点3米外对准火焰根部进行喷射。使用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消防栓时,应由两人进行操作;

◆火灾处置应抓住有利时机,尽量在火灾的初起阶段进行灭火,防止事故扩大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避免产生大量的洗消废水;

如事故有进一步扩大,现场指挥者应及时作出撤退命令,救援人员应分批撤离或全部撤离事故现场,转用消防水冷却火场周围;

◆对烧烫伤的处理,严禁挑破水泡,不得在烧烫伤部位敷涂物品,应立即联系送医;

◆使用过的吸附材料应统一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利用车间的储罐应急池收集消防废水,并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确保事故救援用水清净下水。













附件2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厦门双瑞船舶涂料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


一、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工作的目的

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尤其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重大事故环境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惟一手段。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为了积极应对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以及因自然灾害引发的各种突发环境事件,有序、高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调动各应急资源,阻止和控制污染物向周边环境的无序排放,最大可能避免对公共环境造成的污染冲击,特编制本公司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二、公司内部环境应急资源

1、环境应急队伍

公司现有员工约131人,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公司建立了应急组织体系,成立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分别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医疗急救组、现场处置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治安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见预案2.1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部分。应急小组成员均为在职员工,且以现场人员为主,应急队伍组成共52人,名单详见预案附件10.2.1公司应急救援联络名单、方式与24小时值班电话。其余员工作为增援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可起到增援、替补的作用。

2、物资及装备

公司拥有较为完整的应急物资和器材,包括动力设备、全厂视频监控、甲类区域消防监视报警系统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灭火器材、围堵物资、应急药品和一系列工器具,同时公司按照风险评估结果,公司建设了600立方的事故应急池,雨水切换阀,并对雨水截止阀进行了完善,详见预案附件10.8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各类应急物资的日常维护、供应由公司行政部完成、质量安全部监督,事故发生时,应急物资保障供应由后勤保障组完成。

公司目前有各类汽车3部,可供指挥部调用,用于人员疏散、伤员送医、应急物资运送等。车辆由车队长根据后勤保障组需求统一调度。

通信与信息保障方面,公司各岗位均安装外线直拨电话,生产车间配备两台防爆外线直拨电话,应急通讯联络详见预案10.2.1公司应急救援联络名单、方式与24小时值班电话。

3经费保障

财务部门按照公司《安全投入保障管理制度》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公司用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列入安全费用范畴,安全费用专款专用,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安全费用的提取、支出、节余进行监督、审核,财务部门应保障公司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4、治安保障

本公司设有值班室和进出道闸,可以进行有效的警戒和治安。必要时可以请求附近派出所进行增援。

5、科学技术保障

公司拥有各类化学专业人才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多名,熟悉本公司原材料、产品理化特性,事件发生时,可组成内部应急救援专家队伍,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公司与厦门市环保、安全、消防等各方面的专家建立联系,定期邀请专家对公司人员开展环保、安全、应急等方面的培训,为公司环保隐患的整改提供建议,事件发生时为应急处置行动提供专业指导以及事件发生原因分析等。

三、外部环境应急资源

1、单位互助

与公司相邻近的单位原来为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长期以来,同公司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近年来随着火炬孵化园建成后,相继有些企业入驻,公司与厦门传福堂药业有限公司等开始开展互动。

公司与临近火炬安监站、消防大队、厦门市翔安生态环境局、翔安应急管理局等主管单位建立了日常联系,当事故扩大需要外部力量救援时,可以请求支援,主要部门有:

区公安部门 协助公司进行警戒,封锁相关要道,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和污染区。

消防大队 发生突发事故时,进行遇险人员的救护。

翔安生态环境局 提供事故时的实时监测和污染区的善后处理建议。

翔安应急管理局 提供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相关技术支持。

医疗单位 提供伤员的治疗服务和现场救护所需要的药品和人员。

监测机构  提供事故状态下水、气等的应急监测。

2、外部应急有关单位联系电话

部门

电话

报警电话

110

翔安区灾害应急救援中心

119

医疗急救中心

120

厦门市莲花医院

3758750

厦门市第五医院

7212608

厦门市翔安生态环境局

7614881

翔安区污水处理厂

96303

厦门市环境监测站同安分站

7221092

厦门东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6518180

厦门晖鸿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2273069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厦门宏业有限公司

7180255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

5182612

厦门市应急管理局

5182600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

0532-83889090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应急电话

010-8859800

翔安应急管理局

3758069

厦门市应急管理局

2035555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5380093

厦门市翔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7313289


四、总结

通过对公司现有环境应急资源的调查摸底,应急物资基本齐全,分布较合理,管理有一定的提升。

附件:应急物资与装备一览


附件: 应急物资与装备一览表

类别

物资名称

品牌、规格型号

常备数量

存放地点

责任部门/责任人

个体防护用品

防毒面具

3M

50

行政部仓库

行政部/苏景阳

过滤盒

3M-6001

50

防尘口罩

3M-9001

100

放砸皮鞋

/

25

防割手套

/

100

纱手套

/

100

橡胶手套(耐酸碱)

/

30

毛巾

/

30

洗衣粉

/

20

肥皂

/

30

应急器材

消防泡沫

PHYMLD100/4

3

生产辅楼西北角

行政部/杨志强

消防砂子

/

5m3

储罐区西南角

消防水炮

KY50

1

储罐区

应急器材

泵吸式手持检测仪

AP-S-TVOC

1

质量安全部


质安部/黄志军

智能型手持式可燃气体检测仪

AP-S-LEL

1

智能型手持式可燃气体检测仪

MSA天鹰4X

1

强光防爆电筒

Ex ib ⅡCT4

2

微型消防站

行政部/杨志强

重型防化服

FHO2

2

消防战斗服

97

17

正压式呼吸器

RHZKF6.8/30

2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

XHZLC40

17

防爆工具一套(铜锤、铜管钳、铜扳手、铜螺丝刀)

美军工

1

分水器

一分二

1

地面消火栓扳手

/

1

大斧

/

1

绝缘剪

36

1

干粉灭火器

4kg

14

水枪水带

20

3

防爆铜铁锹

/

1

类别

物资名称

品牌、规格型号

常备数量

存放地点

责任部门/责任人

应急设施

储罐应急池

15m3

1

生产车间北侧

行政部/杨志强

储罐应急池

2m3

1

甲类仓库西侧

事故应急池

600m3

1

二期厂房建设用地东北角

雨水切换阀门

/

2

二号厂门附近

应急器材

防汛沙袋

/

46

甲类仓库

行政部/生产部/物资部

防汛沙袋

/

36

粉料仓库

防汛沙袋

/

145

车间

防汛沙袋

/

14

配电室

应急药品

正气水

/

20

生产部药箱

生产部/靳春浩

红药水

/

3

绷带

/

10

棉签

/

5

医用脱脂棉

/

10

云南白药

/

2

创口贴

/

20

云南白药气雾剂

/

2

5%碳酸氢钠溶液

5%

2

生产车间

生产部/靳春浩


5%醋酸溶液

5%

2

75%医用酒精

75%

2

应急器材

棉布条

/

2

生产车间